認識腺病毒~~
2020-09-26
認識腺病毒
轉貼: 陳鴻基婦幼診所
臨床表徵:
腺病毒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有許多不同的臨床表徵,有時臨床症狀很獨特,可以作明確的診斷,然而大多數的病例,腺病毒引起的症狀很難跟其他病原引起的作 區分。腺病毒最常造成呼吸道及腸胃道的感染。它不常造成感冒,但卻常引起伴隨著咽炎和發燒的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可以引起結膜炎、滲出性的扁桃體炎、喉氣 管炎(哮吼)、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及肺炎。腺病毒會引起一種稱為喉與結膜炎(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PCR)的特殊徵候群,流行病學顯示這種徵候群最常與被污染的游泳池水有關。
除了上呼吸道的感染,腺病毒也是造成孩童腹瀉的主要病因。這種所謂的腸道腺病毒無法從例行的組織培養中培養出來,通常是從糞便的電子顯微鏡檢查中發現。被腸道腺病毒感染的孩童也可能會出現上呼吸道的症狀。
致病作用:
腺病毒是一種沒有外殼,雙股DNA病毒。在人體已經被分辨出來的有47種血清型,在其他物種身上也曾分離出其他的血清型。當腺病毒接觸到目標細胞後,病毒 的DNA會進入細胞核,接著在細胞核內複製,形成特殊的包涵體。被腺病毒感染的細胞會因病毒的快速繁殖而導致細胞溶解死亡。腺病毒也可以潛伏在細胞中,尤 其是在淋巴細胞,像是扁桃體細胞。最後腺病毒可能會造成細胞變性而誘發致癌機制,但腺病毒與細胞間最後的交互作用在人類疾病上的重要性目前仍不清楚。
流行病學:
1.微生物的來源:我們可以從被感染的個體呼吸道的分泌物、眼結膜以及糞便中,發現腺病毒的存在。
2.高危險群:腺病毒感染好發於年紀小的嬰幼兒及孩童,而且是最嚴重的,一次流行的爆發常發生在接觸密集的地方,如托兒所、學校和醫院,尤其是在軍隊新兵中常發生嚴重的流行,免疫機能低下的病人很少會被腺病毒感染,但若被感染,病情通常會很嚴重。
3.傳染方式:腺病毒是藉由飛沫傳染的,當含有病毒的微粒接觸到易受感染的人群的鼻子、喉嚨或眼結膜的黏膜時,就是感染的開始。腺病毒也可以經由口--糞傳染。
4.潛伏期:2~14天。
感染控制:
1.疫苗:腺病毒有些特定血清型具有疫苗,而且在新兵入伍時會例行使用,但疫苗不用在孩童身上。
2.從托兒所或幼稚園隔離:腺病毒引起的感染通常不需要隔離,應該是病童個別的情況決定是否要繼續上學,但有腸道腺病毒感染的小孩在腹瀉停止前,則應該避 免到學校或托兒所。腺病毒引起的眼結膜炎流行通常很難控制,因此如果有流行性角膜結膜炎,病童應在開始出現症狀的2週內,避免到學校或托兒所。
3.對其他孩童的建議:儘管曾經接觸過被感染者,在發現是腺病毒感染時也不需要特別處置,應該觀察小孩子有沒有出現一些嚴重的症狀、需不需要去看醫生,同時要記得免疫機能低下的孩童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疾症。
4.對人員的建議:對成年人而言,被感染的機會並不增加,特別注意洗手以及小心處理被感染者的排泄物,尤其是糞便,就可以預防流行繼續散佈。
5.給家長的建議:腺病毒的感染通常症狀很輕微,而且可以自癒,然而父母應該要知道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像中耳炎、脫水及肺炎,則需要看家庭醫師。